宁晋乡村寨墙考源
时间:2016-05-17 11:42:28来源:
寨墙,一般是农村的城墙过去主要是村民为防止外人攻打而修建的防御工事。bet36体育在线历史上华北大平原的景象,王庆成《晚清华北村落》云:“出于劳动协作与共同防御的需要,人们往往在村落周围筑一城廓一样的土墙。”
宁晋县的寨墙主要建于清朝同治年间
在清朝民间反抗和动荡剧烈的时期,村庄自行建立土墙以加强防卫,在北方乡村相当流行。使华北平原的寨堡修筑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些就是由于实际的迫切需要所致。
光绪《赵州属邑志》记载:同治初年因“捻匪滋扰”而筑寨防御。宁晋县因“数十年来寇扰”,村庄筑寨达37座,较大者,寨周达千丈以上。太平天国北伐军和捻军在宁晋县活动的史载很多,可资佐证。
围墙的建筑费用很高,宁晋县同治年间修筑的寨堡周长多在500-800丈之间,“每寨费逾万金,富民毁家纾难,成之非易。”围墙上窄下宽,一般在1丈以上,上部宽度往往在5尺以上,底部的厚度多达1丈。
宁晋村庄筑寨最早始于何时?有据可查的当属北河庄“古筑堡。”
北河庄位于县城西南约7.5公里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为古代城堡式龙形建筑风格。《宁晋县地名志》言:北河庄在元代前叫"沙坨村",此名可能与“沙陀王”李克用(其子建后唐政权)有关。
说北河庄村龙形建筑,是因为它有一条弯曲的东西长、南北窄东西大街,蜿蜒曲折活象龙的躯体,两条南门街与北门街错交织,无一通街,宛如龙的四肢,从空中观真象一条蛰伏龙。该村流传这样两句话“北河庄街三里长,六门八庙双寨墙。”六门:即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门、大北门、小北门。大南门即古筑堡门。上嵌刻有“古筑堡”三字石匾。八庙:村内三庙:龙母庙、观音堂、真武庙,代表龙的头、心、腹,村外五庙:玉皇庙三圣庙三霄庙关帝庙五道庙.这五庙宇分布于六个门外,是龙的肛尾和四爪.东门外两侧有小砖井两眼,谓之龙眼,距东门约200米处有大土堆一个,象征火焰珠.双寨墙:为清咸丰五年建,分头道寨和二道寨.头道寨建筑较高大,与县城城墙相仿,设有垛口,人行道宽,便于巡逻;二道寨建筑较粗糙,无垛口设备。
县城西南部的素邱村也是个古老的寨子。据老人讲,这里过去曾经寨墙高大,共有东南北四西座寨门,寨墙外是深深的护寨河,河里是活水,可能是古沙河的一支绕村而过,河岸边是茂密的杨柳,河里是欢跳的鱼儿。
周总理到宁晋东汪慰问灾区群众飞机就降落在寨墙外。其实,宁晋乡村寨墙还有很多,如米家庄、孟村等等。
——摘自冀之野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