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

县域村名考源(一)

时间:2016-10-14 11:02:53来源:

自古以来,宁晋县这个地方就是“九河加一泊”水的汇集区,“遇洪水涨发”“霖潦为患”之地。自宋、元以后,“九河”频繁改道,泊水面缩小,大片土地露出水面,留下了数不清的沙岗、高地水塘,沟壑和沼泽地。到了明初,百姓俗称“燕王扫北”之后,土地大片荒废。这时,明成祖提出 “垦荒归己”的移民政策,才使山西大批百姓移民来到这里定居,为了防止水淹,大都选择了退水高地。今天我们打开宁晋地图看村庄布局形状呈曲线形、环绕形、散星形、聚集形和排列形。这些形状告诉我们,百姓为了找到垦地和水源大都在河、塘、泊旁高地以及沙岗堤捻、高坡地上建村,正是这样,沿河村呈曲线、围泊的呈环状、沙岗呈散星、高坡呈聚集形。建村以后,为了达到“见物不忘”和建村不忘“史”的目的,一般大多将村地名按所建村时的地貌环境起名。比如:凡是沿河建的村,地名中带有“河、口、堤、桥、咀”等,凡是建在沙岗、高地上的村,地名中带有“丘、疙瘩、寨”等,凡是建在水泊、坑塘边的村地名带有“汪、泊、台、圈、滩”等,凡建在近水环境边的村地名都带有“林、柳、亭、场、沙、浊、溜、漳”等。

不仅如此,宁晋县还是一个用姓氏名村最多的县。元末明初,二十多年的战乱之后,宁晋这个地方已经是百年萧条。接着又是“靖难之役”。造成“土地大片荒废,人烟稀少,村庄沦落,积骸成丘”的凄惨景象。从明洪武二年五月,朱元璋提出“农为国本”指导思想后,制订了“农村垦荒为农民所有”、“额外垦荒,永不起科”等政策。从洪武三年(1370年)到永乐十四年(1416年)十一月止,全国移民十三次,向宁晋大移民三次之后,建村183个,占全县312个自然村58%。移民中大多以家族建村,由于移民远离家乡,为了怀念家乡,不忘祖宗,均以姓氏命名村名,如王家庄、杨家庄、王村等等,这些姓氏地名村共有152个,占总村数48 %,占移民村的84%。

摘自县域内有关地情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