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体育在线

宁晋记忆(二)

时间:2015-12-15 17:32:33来源:

宁晋的今天是昨天历史的延续,同样创造着时代辉煌。大化造物,融铸古今,追逐着人生的精神价值。

宁晋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于1935年的春天。

1933年冬季,国民党63军(东北抗日义勇军改编,军长冯占海)由河北蔚县移驻高邑县。其中272旅544团驻防宁晋大曹庄。旅部中尉副官王光伟等人是地下党员,不久中共北方局又派朱大光到该团做“兵运”工作,并成立了团工委。翌年夏天在大曹庄小学发展青年教师谷逢阳入党,谷又在本村发展了米廷麟、丁兆麟入党,经团工委批准,第一个党小组诞生。

1935年,中共北方局军委有人被捕,王光伟等党员身份暴露,随后从大曹庄撤离,党组织遭到破坏。谷逢阳受当地封建势力排挤,被迫离开大曹庄小学。之后丁兆麟因病去世,党小组就剩下米廷麟一名党员,只得停止党的活动。

宁晋党组织的鼓翼再起,正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风云际会之时,建立起中共宁晋县工委,并且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进展而进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此情可堪成追忆。让我们穿越时代,走进硝烟凄迷、出生入死的抗战的烽火年代。

一、群情并起,刀锋扑面,民族抗战谁主沉浮?

这一年的10月,从津浦线南下的日军第10师团“中岛”部队首次踏进宁晋县城。这群野兽先是飞机轰炸,后是因为前行受阻,便在宁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东周家庄惨案”,杀死无辜百姓64人,又到东汪村掠走青年妇女400多人,随后开进县城。由于侵华战争的需要,在县里搞了个汉奸维持不了的维持会,便忙于南战滚蛋了。而在这之前,国民党县长早已携眷望风而逃,宁晋的天下乱了。

此时的宁晋,百姓六神无主,惶惶不可终日,等来的却是匪患猖獗,武装蜂起。代表人物有李小贞、邓西光、闫红洞、赵凌君等。他们横行乡里,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一些村庄为对付这股祸水,由地主富户挑头,组织起了联庄会,围圩保家。还有一些封建会道门也借抗战名义,组织起“大刀会”,手持冷兵器,谎称披“法”在身,刀枪不入,可以抗御近身之敌。

这就是宁晋早期抗战相互踏伐的混乱局面。

而老百姓真正福星,是1938年初八路军东进纵队骑兵团的到来,帮助宁晋先后成立“民众救国会”、“战委会”和以贝仲选为代表的抗日政府,发出“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共同抗日”号召。冀南一地委根据宁晋县党组织发展,决定成立“中共宁晋县工作委员会”(县委前身),并派苏博光担任工委书记。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各区政权,由东进纵队组建抗日武装,把五县联庄会改编为民众抗日自卫军,收编杂色武装,建立起党领导的“宁晋县基干游击队”。

1938年10月,日寇二次占领宁晋县城,任命伪县长、伪警备队长、伪警察所长,组织“皇协军”,为巩固其占领区,开始对我抗日军民进行大扫荡。几乎在这同时,国民党河北省政府又杀来回马枪,把一只脚伸进宁晋,并派来他的县长和保安队长。制造摩擦,妄图消灭我抗日政府。县工委、县政府及时转到城东北乡村,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敌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与我冀豫支队、东进纵队之一部,乘夜摸入县城歼灭北关伪军100多人;又对驻大杨庄日军发起夜袭,击毙日军60多人,并缴获山炮一门,受到129师通报表扬,激励了抗日军民的斗争情绪。

1939年2月,日寇集中兵力对宁晋、束鹿、晋县的结合部进行大扫荡,由于缺乏反扫荡经验,县工委、县政府遭受重大挫折。之后县委、县政府重整旗鼓,大力组建、充实基层抗日团体,成立西南办事处,重建县武装大队,抗日活动又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10月中旬,邓小平同志来宁晋视察,在浩固村召开部队和地方县、团及营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提出“游击战争要立足于打,游的目的是为了击”、反摩擦、反限制斗争,和统一战线政策等问题。

同月,宁晋县工委改为宁晋县委,对外称宁晋县工作团。为了打开斗争局面,贯彻游击战要“击”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以樯帆之势,勃兴再起。在清善头消灭了作恶多端的土匪头子王小臭;在孔小营击毙了另一个土匪头子张福庆;活捉枪毙了土匪司令张鸿昌;取缔并收缴了“大刀会”全部武器;在孙家窑击毙了国民党反动县长张文斗,并收缴了全部枪支弹药;县大队在佃户营设伏,将李小贞伪军一部给以歼灭性打击。就这样,宁晋的根据地建设以浩固、“四羊盃”为中心,迅猛地向两翼展开。

二、因时治势,一县三分,风樯阵马自成坚

1940年4月,根据日寇“囚笼政策”的分割态势,我八路军总部和北方局及时调整区划部署,以石、南(宫)公路为界,北部为宁晋县,归冀南一专区领导,南部新设宁南县,归冀南二专区领导。6月又作出部署调整,将一地委领导的宁晋、赵县等6县划归冀中六地委领导。

9月20日,冀中军区由程子华同志带六分区王长江、旷伏兆同志,冀南军区陈再道、宋任穷同志在宁晋百尺口村会面,办理两区交接事宜。宋任穷同志介绍了由冀南划归冀中诸县的情况,对今后应注意的问题也谈了建议。这其中将冀南一专署新设赵、元、宁联合县,宁晋城西北固下、张召等20余村析出划入,也归了冀中六地委领导。

这便是宁晋历史上一县三治的特例。

1945年6月,赵元宁建制撤销,划归宁晋县并改为第6区。1949年10月,宁晋、宁南合并,仍称宁晋县。在分治的9年中,他们在各自的区属范围内,游兮击兮,云卷云舒,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为革命立下了不朽功勋,做出了突出贡献。